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


【美兆2013趨勢報告】與菌共舞篇


  • 我菌故我在
  • 如何打造優質的「人菌共同體」?
  •  
  • 文 / 美兆集團研究發展處、財團法人美兆演譯基金會  劉婷婷博士
  • 2014/01/01

 

  • 菌相,如指紋一般的個人化特徵
  • 當你站在鏡子前面,看到的是自己的3D形象甚至身心地圖,這些特徵遺傳自父母親的基因密碼;而你看不見的是比你全身細胞數目10倍還多的微生物,包括了細菌、病毒以及真菌。我們無法缺少他們而獨活,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第一批細菌就透過產道以及母乳,進入我們的體內或依附於體表,從此與我們長相左右,隨著成長及江湖闖蕩,與外界交換不同的菌種,逐漸地形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菌共同體」。家庭成員可能因為共同飲食、生活環境而有著類似的菌落生態,但是絕對不會完全相同。因此當進行「菌相」分析時,這億萬個微小的生物體就成了如指紋一般,絕無僅有的個人化特徵!
  •  
  • 體內菌種與健康息息相關
  • 細菌寄居於人體的不同部位,例如口腔、腋窩、皮膚、腸道等,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或許是幫助消化代謝,或許是分泌特殊物質,與人體並肩作戰,抵抗壞菌等等。其中腸道存在著最大的聚落,擁有複雜又多樣的菌種。雖然至今「人菌共同體」仍是一個充滿未知的嶄新領域,全球卻也已經有許多科學家投入這個火熱的學門,探索人類體內細菌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細菌在健康與疾病發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肥胖、免疫反應、行為、情緒、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
  •  
  • 腸道細菌多樣性與胖瘦有關
  • 2013年有許多關於細菌與人體健康的論文被發表;歐洲的研究團隊發現,肥胖者體內腸道的細菌種類比較少,菌種的多樣性似乎也與疾病的發生有關,換句話說,腸道的細菌種類少的人,發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另外,一篇發表於期刊《Science》的研究,將肥胖者腸道的菌種移植至正常的老鼠體內,會導致老鼠體重增加並堆積脂肪,然後將這些胖老鼠與其他瘦老鼠混合飼養,由於老鼠通常會吃彼此的糞便,以致瘦老鼠體內的菌種會移轉至胖老鼠,10天之後,原來的胖老鼠逐漸地變瘦。這個由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所提出的有趣的研究結果,或許會成為未來人類對抗肥胖的一個好主意。
  •  
  • 飲食內容影響細菌種類
  • 目前已經知道長期固定的飲食型態會影響人體腸道的細菌種類及活性。但是並不清楚細菌到底如何對人提供給他們的營養來源做出反應。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期刊《Nature》最新刊12月11日發表的論文指出,改變飲食的種類對於腸道中百萬兆細菌生態的影響非常迅速,甚至在兩天內,腸道菌種就可能重新洗牌!小鼠的實驗發現,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會改變微生物生態結構。動物性食物會使具有抗膽汁能力的細菌增加,並降低可代謝膳食多醣體的細菌數目。某些與發炎或腸道疾病有關的細菌,會因為攝取了豐富油脂及肉類之後快速地增生。此外,包含九名志願參與者的人體試驗也發現,在轉換全動物性食物與全植物性食物時,腸道的不同細菌種類會在一天內出現消長,細菌的活性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呈現變化。這個有趣的研究顯示,透過食物的選擇攝取,人體能夠調整體內的細菌生態。或許這又是另一個未來治療腸道疾患的好點子。
  •  
  • 打造優質腸道 歡迎好菌入駐
  • 正確選擇食物,給予腸道細菌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與合宜的營養來源,才可能打造優質的「人菌共同體」,進而有一個健康的「你」。細菌種類的多寡可能影響人體胖瘦程度,同時也與健康或生病與否息息相關。除了透過食物攝取,歡迎好菌來居住之外,按時補充益生菌也是改善體內菌相的一個便捷方法。美兆2012年度的資料顯示,美兆會員平均只有6.4%會補充乳酸菌,4.4%的男性,8.3%的女性,經由額外攝取乳酸菌來保健腸道。如果能夠選擇補充活性高、菌種豐富並優良的益生菌,不僅能幫助人體菌相調整至最佳生態,對於腸道問題、發炎現象都會大有助益。

(本文引自「美兆人」第229期。)



【回上一頁】